创新,一个高频词承载的意义

作者:       来源:上海证券报


    天下之事,非新无以为进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,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,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。完善国家创新体系,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,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……

        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草案中,“创新”二字出现了180次,“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”作为第二章主题细加阐述。

       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。从“嫦娥”探月而返、“奋斗者”潜渊而归,到“北斗”全球组网、“天问”奔火而行,再到“九章”问鼎量子计算……上下求索的中国科技工作者,用创新的脚步丈量山川湖海,以创新的眼光远眺日月星辰。

        科技自立自强,是愿景和勇气,也是方法和路线。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锚定于“自力更生”,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创新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,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,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,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,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。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草案指出,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,存在“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”等问题。

        树高叶茂,系于根深。如何扎实、扎深我国的科研之本,落实创新驱动战略?基础研究是一个慢变量,必须脚踏实地、毅勇前行。对此,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,要健全稳定支持机制,大幅增加投入,将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.6%,落实扩大经费使用自主权政策。

        科研攻关,亦离不开灵活机制。让人才这一“创新源头”充分涌流,就要创造条件让科学家把“冷板凳坐热”,完善项目评审和人才评价机制,切实减轻科研人员的不合理负担。政府工作报告倡导的“揭榜挂帅”机制,便是希望通过改革科技创新管理方式,将“谁能干就让谁干”的原则落到实处。

        “使他们能够沉下心来致力科学探索,以‘十年磨一剑’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。”这是打在广大科研人员心头的一缕阳光。

        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,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以进一步突显。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;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,拓展产学研用融合通道;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,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;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着力推动企业以创新引领发展……诸多举措,意在为企业创新创造夯实“底座”。

        “民营大企业既是科技创新的主体,也是技术应用和产业提升的主体,居于科技创新的枢纽位置,要从承担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的高度,认识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意义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浙江省工商联主席、富通集团董事长王建沂感到了肩头的担子,也坚定了科技创新的步子。

        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,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的耦合,构成了中国发展新引擎的“点火系统”。只有依靠改革创新生发的“燃料”,才能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,不断培育壮大新动能。

        “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,是强国之基、立国之本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表示,“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,我们需要用智能化实现提质增效,加快迈向中高端,将‘中国制造’升级为‘中国智造’。”

        落脚于产业链的整体转型升级,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,应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,继续完成“三去一降一补”重要任务;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,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和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作用;发展工业互联网,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,统筹新兴产业布局;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,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。

        “创新是一系列技术的组成,单一的科研成果缺乏转化支撑,很难对整个产业链条造成很大影响。从事创新产业必须具备敏锐的产业及市场思维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迈普医学董事长袁玉宇建议,充分发挥市场优势,将产业与市场的链条“串”起来,让市场成为创新的动力。

        “科技竞争就像短道速滑,我们在加速,人家也在加速,最后要看谁速度更快、谁的速度更能持续。”创新永无止境,只有“沉舟侧畔千帆过”的欢喜与“越过一山又是一山”的冀望。